domenica 25 settembre 2011

黑皮諾&貝多芬

義大利有原生種,也有國際性的葡萄。所謂原生種葡萄,就是生長於義大利,在其他國家十分少見;而國際性葡萄由於對各種氣候與土壤的適應性高,所以全世界幾乎都有種植,最常見的「國際牌」包括:卡本內(Cabernet)、夏多內(Chardonnay)、梅洛(Merlot)、蘇維儂(Sauvignon)和喜若(Shiraz)。雖然這些葡萄的確可以釀造出很好的葡萄酒,但是我通常還是比較偏好原生種葡萄,因為他們釀造出的葡萄酒比較特別、有個性,可以為人帶來不同的感受。不過有一種國際性葡萄倒是頗深得我心,在法國它稱作「Pinot noir」;德國稱為「blauburgunder」;在義大利則是稱為「Pinot Nero」(黑皮諾)。

黑皮諾並不好照顧,很容易受到病、蟲害,這點對 國際性葡萄來說倒是很奇特。此外,黑皮諾可以製出佳釀,也可以釀出糟糕透頂的酒,端看葡萄生長的地理條件以及釀酒師的技術。個人覺得,義大利有個地區非常適合種植黑皮諾,那就是Trentino-Alto Adige行政區。雖然說這裡是同一個行政區,但實際上Trentino和Alto Adige是兩個不同的區域。路經兩地的分界時,尤其可感受兩地差異的明顯:後者的居民說的是德文,硬要逼他們說義大利文,也會發現濃濃的德國腔。


因為對音樂的熱情,使我有時候會將某種葡萄酒與某位音樂家連結在一起。比方說,喜若(Shiraz or Syrah)對我來說就像莫札特(Mozart),簡單易懂、雅俗共賞。一杯喜若總是能夠使我想起歡樂&笑容,就像莫札特時常是受人委託(收費),為特殊節慶、活動寫出歡樂的音樂。

卡本內(Cabernet)&梅洛(Merlot)的混用則像是巴哈(Bach),音符個個到位,結構完整而合諧。顏色、氣味、口味全部完美,也許太過完美,就像模特兒的美…。

而黑皮諾一定就是貝多芬(Beethoven)。與在他之前所有的音樂家不同(包括莫札特與巴哈),貝多芬從來沒有為了某些特殊活動、節慶而收費寫曲,他的音樂都是出自肺腑,藝術成就之高,使得人們願意花錢購買他的音樂。

這也是為什麼,雖然莫札特與巴哈在技術上勝過貝多芬,卻不能帶給我貝多芬音樂表現的情感。有機會看過莫札特與巴哈手稿的人,絕對會對手稿的工整、未修改感到驚訝。他們寫曲的速度之快&完美,使得他們不需要任何修改。而貝多芬的手稿卻像戰場一樣,似乎這位日後被封為樂聖的音樂家,對自己寫下的每一個音符都有所懷疑,到處可見修改的痕跡。不難想像他在找到真正能夠訴說心中曲的音符前,受到多少折磨。

貝多芬的性格強硬古怪,但是他同時也是慷慨大方,充滿愛情的人物。強烈的情感支配著他的人生,這在他的音樂也是表現無遺。他本人的身體也是相當虛弱,時常生病,所以沒有什麼比黑皮諾還能使我想起貝多芬的東西。

最近我和Manuel一起到Trentino去工作,工作結束後我們直奔幾個酒莊,買了幾支黑皮諾。上星期我們開了兩瓶請朋友一起喝。其中一支來自Lavis酒莊,與村莊同名。「La-vis」在古拉丁文的意思是指「葡萄」,可以想像這裡到處都是葡萄園。它的酒標是張美麗的畫,因為這支酒來自一個稱為「肖像」(RITRATTI)的系列;另一支來自Val di Cembra酒莊,離Lavis不遠,位於海拔位置更高的山區,酒名叫做「DOS CASLIR」。

原本我們想要讓這兩隻黑皮諾來場專業的PK賽,可是不久我們便發現,比起填寫評分表格,我們比較喜歡單純享受美酒、和朋友說說笑笑。這兩隻黑皮諾的風味都很豐富,且相當順口,雖然有不同的表現,卻有相同的基本結構。不過,與其區隔他們的個別風味,我反而比較喜歡專注於他們一起帶給我的整體感受。這樣的整體感受搭配的好,就好像不同的樂器一起演奏交響樂。哪一支比較好呢?這就像是問貝多芬的五號交響曲和九號交響曲哪個比較好,我怎麼回答呀我?


Pinot Nero from Lavis

Nessun commento:

Posta un commento